400-8988-520

新闻中心 分类
酸性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呢?发布日期:2024-05-15 浏览次数:

一、 雨水(环境):


雨水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水资源,其pH值通常维持在5.6左右。但近年来,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车辆尾气的排放增加,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上升,这使得雨水的pH值呈现出下降趋势,常常低于4.8。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普遍,导致了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受到酸雨的侵蚀。

在南方地区,由于雨水量充沛、气温较高以及降雨季节较长等特殊气候条件,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。酸性红壤土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,其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本就较为脆弱,而酸雨的频繁侵袭更是加剧了土壤的酸化进程。土壤酸化不仅会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,使作物难以吸收,还会破坏土壤结构,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,从而严重阻碍作物的正常生长。

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,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土壤酸化的速度。例如,合理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土壤酸性,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以改善土壤结构,以及推广种植耐酸性强的植物品种等。只有通过综合施策,才能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,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二、自毒:


根据“植物酸生长理论”研究,植物在生长过程中,根系会分泌大量的能够酸化土壤的H+离子,而且植物生长越旺盛,产量越高生长量就越大,分泌的酸性物质越多,土壤酸化的速率就越快。而且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,都产生大量的有机酸,因此土壤自毒现象也加快了土壤酸化症状。


三、不合理的耕作模式:


1、常年单一种植一到两种作物。现在北方大田作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,南方主要是水稻轮种或水稻油菜轮种等,种植结构极为单一。经济作物区也是由于种植技术和收购原因,每个区域主要种植单一品种作物,如西瓜之乡、辣椒之乡、大蒜之乡、葡萄之乡、苹果之乡、柑橘之乡、香蕉之乡、菠萝之乡等等,几乎一个作物品种一个种植之乡,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,焉能不出现作物重茬和土壤退化现象?这都是在人为的祸害土地啊!



2、土地没有轮休时间。土地使用者为了增加收入,最大限度的追求高产,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种植作物,根本就没有留给土壤自我修复的时间。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再失衡,菌群失调再失调,严重透支土壤的生理机能。如果有“茬口安排”,即便是有半季的农田休息时间,土壤能够进行自我修复,也能极大的减轻土壤恶化现象。



3、土壤耕作层太浅。据本科研小组调查,近一二十年,大部分土地的耕作层在18厘米以内,更有甚者耕作层只有不到15厘米。要知道大部分须根系作物根系多集中于15-25厘米的耕作层内,主根系作物可达五六十厘米,甚至更深。因此造成作物根系上移,减少根系吸收更多营养的机会,抗高温或低温等抗逆性下降,局部土壤养分严重失衡,酸化加速等现象。



4、用肥方式错误。偏重氮磷钾等几种化学元素的补充,造成土壤土壤电位“阳盛阴衰”和元素失衡。地面撒施肥料,造成作物根系上移和局部土壤养分严重失衡,以及养分的大量挥发或固定浪费,不能被有效的吸收。这都加重了土壤酸化板结。



第一,这个描述本身就是错误的,前提是什么?“连续”和“大量”,那么我们连续和大量的吃米饭或馒头,造成人员撑死,是米饭或馒头的罪过?


第二,化肥并不是土壤污染物,是营养元素的提供者,即便是化肥里面有辅料,也是无毒无害的天然物质,如高岭土等。(假冒伪劣肥料不在本讨论范畴); 


第三,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性能和农作物生理机能的危害等,这是个事实问题,可这不是肥料的罪过,是我们“连续”“大量”和“单一”的在使用化肥。就如我们只吃米饭或馒头,不吃肉鱼和蔬菜水果等,造成身体病变等问题,你就说是米饭或者馒头的责任?


所以我们应该正确使用化肥,要做到“五合适”:品种合适、养分合适、用量合适、时机合适、施法合适。而且农业部2015年印发的是“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”,并不是被歪传的“化肥零使用方案”。零增长或减少化肥使用量,其目的是鼓励正确施用化肥。


四、掠夺养分却不补充:每季农田在收获农产品时,都带走大量的有机碳和其他各种营养成分,按照“元素归还学说”,作物产出多少,就应向土壤补充多少营养,其中归还最多的也是碳元素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土壤却得不到及时的全面补充,特别是占土壤和作物最大比例的碳元素,土壤补充的极其稀少,造成土壤中缺乏的更缺乏,多余的更多余,失衡的更失衡,失调的更失调,形成恶性循环,土壤逐步丧失自我修复的能量,从而加重土壤酸化。


当然,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回到以前,面对现实状况,我们已经知道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的原因,就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酸化板结土壤改良方案。本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研究,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,我们总结了五大原则与大家分享:


第一,方案必须是系统的,全面的多种技术组合。不能只解决一个点的问题,要充分对环境,土壤、作物和社会负责,要做到长治久安。


第二,必须是安全无毒无副作用,不能因为改良土壤再引起其他问题。比如使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,引起土壤更加板结和对微生物群的伤害等问题。我们更反对施用化学药物处理土壤,造成土壤的更大损害。


第三,必须是纯生物源的碱性肥料、切实提高土壤的ph值。


第四,尽快向土壤中补充“最宽短板”的碳元素和适量补充其他多种物质,加快土壤修复进程。


第五,尽快疏松已经板结的酸化土壤,提高土壤生物活性,增强土壤自我修复能力。



综上所述,本科研小组认为目前土壤修复的突破点在于:


第一:从面积占最大比例的轻微和轻度污染的酸性土壤开始。


第二:从综合补充有机碳和中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开始。


第三:从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开始。


第四:从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生理碱性的肥料开始。